[登陆]     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就业招聘
一位援藏毕业生发自雪域高原的来信
发表时间:2018-04-16 阅读次数:1027次

 

一位援藏毕业生发自雪域高原的来信

 

 

编者按:

 

        童晨,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2017年5月自愿选择参加西藏专招项目,作为援藏毕业生于2017年8月奔赴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岗乡担任基层公务员。8个多月过去了,他已经适应了雪域高原的环境,在各方面的关怀帮助下,他投入到了当地的各项工作中,践行着一年前作出这份选择时的诺言。他是新时代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的青年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近日,童晨同志发来了一封信,既是对自己一段时间的心路历程的总结,也希望向学校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表达感谢。现在将此信公开,旨在让在校同学感悟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争做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敬爱的各位母校师长:

 

      你们好!

 

      首先要先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去年十月末,徐建平副书记一行代表学校不远千里来到这雪域高原看望并慰问我们,让我们备受感动。

 

      自8月2日来到日喀则以来,我已经在高原地区生活了8个月,生理上基本已经适应了这边的气候。一路走来,我们可以看到险峻山峰上的高压线塔如森林般林立;亘古以来寸草不生的石壁上已经开始吐出新绿;雅江畔的树木如卫士般抓取着沙尘暴的诱因;沿途蔬菜大棚上的聚乙烯膜和聚氯乙烯膜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我们还有幸见到了在岗巴县三十年如一日,奉献了自己大半生的阿旺曲尼老人,在他向我们鞠躬的时候,我想我们有何德何能有何资格去接受这个丰碑一样的老人的感激。我们的前辈在此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他们究竟做了多少工作维系着汉藏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而今天的我们已经承蒙了太多的荫护,获得了较为优渥的工作条件。但我们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318国道沿途看去,还是有大面积的荒滩荒地,藏族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城市设施和城市职能也不够完善。

 

兑现扶贫资金时抓拍到的在峭壁上奔跑的山羊

 

日喀则市区北边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

 

      在市委党校接受了一个半月的入职培训以后,我来到了拉孜县扎西岗乡,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主要负责纪委相关的工作。作为新入职的公务员,起初有着很多担忧,怕对工作的陌生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怕可能尚未转换过来的学生角色让自己无法正确的看待问题。但是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想我顺利地完成了一个新入职的公务员的身份转换。十九大期间,我有幸参与到了包村维稳的工作中;村两委换届期间,虽未直接参与其中,但我也在乡政府的值班室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前来咨询的老百姓指引方向;当然,作为纪检专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要数监督生态补偿资金的发放工作,我跟随着乡里扶贫的同事们,辗转于十二个行政村之间,监督每一笔资金是否准确的兑现到贫困户的手上。至今仍难以忘记有个老太太,按手印时说出的一声声扎西德勒,也无法忘记他们拿到兑现资金后的笑脸。我从那时起才由衷的感受到,我真正的为老百姓做了一些事情。17年年末我被选入了驻村工作队,主要负责本乡镇乃琼村的相关事务,更深地扎根到基层事业中。近日,接到通知,我被选入县委办跟班学习。

 

      学校里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在日常和我们的交流中常常戏称我们是同济八杰,杰出谈不上,但我们选择了这条艰苦的道路,在外必定不能辱没我同济学子的优良作风。未来在西藏的路还很长,我会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我们所到的地方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时刻铭记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精神。

 

      最后祝愿母校的师长们身体健康!祝愿我校学子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童晨       

 

2018年4月16日

Copyright © 2014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后台登陆】   怀念旧版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